在我们忘记之前
——不知何时开始变得,连去按赞表达一下心情,也会有太多顾虑。
在书里看到这段。
其实决定买下《在我们忘记之前》,不是因为这段句子,是因为我在书里看到很多聊天记录。
你可曾有过把聊天记录看到哭的经历?在网络还不普及的年代,在手机只能储存20封短信的年代, 我也曾一点点把聊天记录重抄进本子里。那个时候不舍得删,却又不得不删,连最简单的一个表情符号,都匿藏着很多回忆。
后来,网络普及了,大家不再发短信,取而代之的是fb和whatsapp。很多人开始计较对方是否秒回,是否已读不回。可是在只有发sms的年代,谁会去计较是否多等了五分钟呢?一封短信的代价是花出去的一毛、两毛钱,每个句子都仔细斟酌,达到一定字数才按发送。最美的过程,是等待对方的回信。在重要节日的时候,一个人肯发彩信给自己,说明对方有多重视自己,因为彩信不便宜。那个时候花的钱,都是在手机里。
现在有网络,智能手机在手,反而不会有人过于重视发出去的消息。因为太方便,方便联系,方便暧昧,方便消失不见。
全国营回去了一下子。我怕我不把这件事写下来我以后会忘记吧,嗯。那天温如生没问,但我想回答:我有见到想见的人。每一次回去都是同样的心理过程,从忐忑不安,到不舍感伤。回程的时候又是一个人在公路上,听着歌。那天没有听到我想听的歌。第二天在网上转载了一句话:
如果能回到那年,我要在离别前用力拥抱,哭着告诉你有多重要。
话里包含太多意思。德鸿向我提起wanyi,我说我知道。很难想象一个那么开朗的人会离去,但其实又不难想象。我只是没有她的勇气,我只是没有遇见最后一根稻草,所以撑过了。致禧回说:我也要。其实第一反应是想问他是否也想要我的拥抱,但我没问,只是问他怎么了。我懂他把句子理解成对于学记的情感,其实也算的。其实越成长越执着,顾虑多了,少了勇气,少了坦白情感的勇气,坦白自己的勇气。就算真的要哭,我可能哭不出来。
把康永哥《吃吃的爱》看完,这不完全是一部喜剧片。整部电影最喜欢的有两点,一是康永的声音。在电影的最开始,他说:有些梦很逼真,像我们的第二个人生。这句话让我看懂了电影的结局。二,是小S翻唱的《小时候》。和苏打绿的版本不同,感受不同,却用另一种方式去诠释。听苏打绿的版本,我很难过,很难受。听徐熙娣的版本,我哭了,从第一个词,到最后,穿插整段电影。我跟着在影院轻声哼着,整段的小时候。觉得电影的英文名可能比中文名更贴切吧,DiDi's dream.
岳稳告诉我频繁地找一个女生说话聊天就是在追她的表现。如果这真的是这个时代追女生的定义,那我是否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经历?
大学过到现在,也就这样了。CheeEn问我有没有想竞选EXCO,我说没有。我不确定,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。我还真的不想做公关,面对人总是挺累人的,还得宣传。我还社交疲惫呢。
累了,想快点度过这个学期。快点做完assignment,然后准备考试。最后一分钟念书,肯定不行的。
朋友不多,能几天内和我聊上两三句的,都谢谢你。
我上个星期也是买了那本书!!
ReplyDelete